持之以恒的名人名言和故事(持之以恒的名人有哪些)

张南北生活常识

持之以恒的名人名言和故事(持之以恒的名人有哪些)

本篇文章无忧网将为大家介绍持之以恒的名人名言和故事(持之以恒的名人有哪些),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经久不衰的名人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是生动的人物,更是活生生的生活。他们的经历、情感、思想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我们应该从中学习什么、反思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白鹿原有人2.0:田小娥的命运之路2.0》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这不仅是关于田小娥的故事,更是关于中国女性的命运。

毛主席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的一生,是革命斗争的一生,也是敬业好学、博览群书的一生。他热爱读书,读书就入迷,他把读书、学习当成自己的生命。

毛主席常说:读书学习没有捷径,也没有容易的窍门,但一是珍惜时间,二是努力奋斗。 “有睡可以一日不食,有睡可以一日不眠,不能一日不读书。”

毛主席自少年起勤奋好学,喜爱读书,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千方百计找书看,特别是极力收集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方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倾婴儿病》等,都是红军四月进攻漳州时收集的1932年。

他非常珍惜这些译本。长征期间,他生病时,躺在担架上读这些书。长征结束后,书虽已破旧,但他仍爱不释手,在延安时常反复阅读。

在毛主席的档案里,有一本普列汉诺夫写的《论一元历史观的发展》。 1945年12月24日,他收到这本书后,第二天就读了11页。我三天读了27页; 27日到29日,虽然我忙着给中央起草东北局的指示,但我还是看了14页……就这样,一本300多页的书在不长的时间内写成了。刚刚读完。

由此可见他勤奋学习的精神。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岁月里,毛主席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任,工作十分忙碌。但他仍然利用饭前饭后、节假日、旅行、甚至上厕所的时刻来学习。

1958年3月,毛主席在成都主持召开会议。开会的20多天里,为了不耽误学习,他都在办公室吃饭。

吃饭的时候,他把面前的文件和书籍放到一边,拿起饭菜吃了起来。在吞下最后一口食物之前,他又专心工作或学习。

一年夏天,他在武汉。尽管天气炎热,他仍然在晚上点着灯看书。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来。工作人员拿来毛巾让他擦。付出一定的代价,流汗水,学到知识!”

毛主席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特别注意珍惜时间。

早在延安时期,他就主张:“在繁忙的工作生产中,用‘挤’来获取学习时间,用‘钻’来深刻认识问题。”

他曾经对他以前的同学兼朋友小三说:“大家总是逼得太紧,以至于无法学习……我以前总是这样逼自己,但近年来我推翻了这个理论。如果你忙起来就会被挤,比木匠在木板上钉钉子还可以挤进去。

毛主席不喜欢有些人把闲暇时间打麻将、打扑克、跳舞。

他说:“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应该把工作之外剩下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

闲暇之余,毛主席总是废寝忘食地学习。读书忘记睡觉、读书忘记吃饭是常有的事。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你想挤的话,总会有时间的。”毛主席就是这样挤出时间学习学习的。

毛主席非常注重读书的毅力。

还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他就写过一幅关于读书的对联:“有恒心,何苦起床夜眠;最没用的,是一日受寒十天”。

毛主席本人“珍贵而执着”,一生从未停止过学习。

晚年,他的身体日渐衰老,视力日渐衰退,但他读书学习的精神不减,追求知识的欲望不减。

患白内障后,他的视力极其微弱,只能用放大镜看一点点,或者让工作人员念给他听。 1975年,眼科手术后,他的视力恢复了,他又开始了大量的读书活动。有时他甚至每天看书十几个小时,甚至躺在床上测血压时,他仍然无法放下书本。他确实对读书上瘾了。

毛主席曾经说过:有知识的人就像站在山上,能看到很多东西。没有知识,就像走在黑暗的沟渠里,找不到,会很痛苦。

因此,他始终在读书和学习中追求永无止境,一步步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他一生从未停止过学习。

毛主席是一个永远活到老、学到老、活不完、读书学习不已的人。

直到去世前一天,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阅读文件书籍11遍,共计2小时50分钟。

他终于想读一本关于日本首相三木的书。

据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周福明回忆:1976年9月8日,毛主席弥留之际,医生不断抢救,他多次陷入昏迷。即便如此,每当他清醒过来时,他仍然想读书。

他说他想要一本书,但他的语言含糊不清,声音微弱,连最听得懂他话的秘书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他很着急,示意他拿笔和纸来。写完“三”字,周福明猜测与“三木”有关,轻声问道:“董事长,您想看一本关于三木的书吗?”

他默默地点点头。三木就是时任日本自民党总裁兼首相的三木武夫。当时日本正在进行大选,此时病危的毛主席还在关切地关注着日本局势的变化。

当秘书找到一本关于三木的书,读了几分钟后,他又昏了过去。这是毛主席读的最后一本书。

毛主席很早就养成了“不读书不读书”的习惯,这是他从老师徐特立那里学来的。

毛主席从小到大读书时,总是做各种读书记号,画“、、—、”等符号。

这些符号反映了他对某种观点的欣赏、赞同、怀疑、反对、不解或深刻的思考。

为了方便查找,他还在一些书籍的封面上用苍劲的字写下了自己需要的内容。毛主席还喜欢在书上批注。这些评论少则一两字,多则数百甚至数千字。

有的是阅读时手写下来的思想、想法、感受、文字、思想片段,有的是联系实际,总结和概括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毛主席哲学评论》一书,记录了他读过的10本哲学书籍的评论;对作品和历史读物的评论。

这些注释和符号体现了毛主席阅读的鲜明特点。

毛主席常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广一些。

1957年10月2日,他在给林科书记的信中说:“读书报刊,博览群书,对你我都有利”。

毛主席读书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包括哲学、经济、政治、军事、文学等。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等,以及各种杂书。

当然,毛主席的阅读也有一定的侧重点和偏好。他最重视、最喜欢读的就是马列主义著作、哲学、中国历史、中国古代文学。

毛主席喜欢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

他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的特点是有重点、有目的地读,仔细地、反复地读,把读的内容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毛主席多次指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细读、坐下、钻进去。读小说不能像看一眼十行一样,而是要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仔细思考,用心去理解。

几十年来,毛主席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恩莱-列门著作,不仅有全集、选集、专选、单行本,而且还阅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方面的专着。文学和史学。

毛主席1920年来到北京时,第一次读到了《共产党宣言》这本书,此后,他经常读这本书。书中精辟的结论他几乎都能背下来。

1939年底,毛主席在延安时,一位在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共产党宣言》我读了不下百遍。当我遇到问题时,我会读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两段,有时是整篇文章,每次读完都会受到启发。我写《论新民主主义》的时候,《共产党宣言》被读了很多遍。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运用它,就必须勤读书,重点阅读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还可以从中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争论和批判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认识。 ”。

对于《资本论》一书,他早在延安就认真读过,1954年毛主席又读了一遍。

当《资本论》1956年再版、1968年大字版印刷7卷时,他连续读了好几章。

直到他去世前不久,他才阅读并标记了这本书。

毛主席对鲁迅的作品也很感兴趣。

1938年8月,中国首次出版了20卷本鲁迅全集。毛主席非常珍惜这套书。无论他走到哪里、搬到哪里,他都把它带到那里。

1949年出国时,他还带了几本书,一有时间就读。

1956年至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新版《鲁迅全集》。毛主席也非常珍惜这套新全集。他把它放在床上,经常利用晚上等零散的时间来阅读。

1961年,毛主席在江西一段时间时,还随身携带了《鲁迅全集》。他读鲁迅作品很认真,对鲁迅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以人为本有最深刻的理解。他在著作、演讲、报告和一些书信中多次谈到鲁迅和鲁迅的作品,也谈到鲁迅在中国的工作。在革命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受到高度评价。

毛主席说,他的心与鲁迅的心是相连的。

1975年8月,病重时,他用颤抖的手在全集第五卷、分卷五的封面上写下了“吃烂苹果”四个字。他让周围的工作人员读给他听。在分册的《论翻译(下)》一文中,毛主席读到鲁迅用“挖出烂苹果”的比喻来主张正确的批评,反对“珠宝要‘纯粹”,人物应该是“完美”。他连连说:写得好!写得好!

毛主席还喜欢读历史书。

他的历史知识渊博。尤其是中国历史,《资治通鉴》他读了17遍。

他从头到尾读了约四千万字的《二十四史》,其中有些部分不仅读了一遍,还做了很多圈、提纲和注释。

他说,研究中国历史,“必须学好《二十四史》”。 “不仅是《二十四史》,还有正史、野史。”

毛主席读历史有一个显着的特点,那就是“古今中外”。

1956年,他在与音乐家谈话中指出:“学古为今生”,“古为今”。

他始终主张,研究历史的目的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历史的优秀遗产,服务于现实的斗争,而不是信旧、迷信过去。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主席都注重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并加以借鉴。

历史学家周谷城曾赞叹道:“没有人能比得上毛主席的‘古今中外’。”

毛主席还喜爱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包括诗歌、戏曲、小说等)和各种杂书。

这也是他从小养成的习惯。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他几乎都读过,有的还读过很多遍。毛主席最欣赏《红楼梦》,他读了很多遍,从中挖掘出宝贵的内涵并加以利用。

在诗歌方面,自《诗经》以来,中国历代的诗词歌赋他几乎都读完了。其中,喜爱《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尤其喜欢“三李”(唐代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作。

毛主席还广泛阅读了历代具有浓厚纪实性的历史言情小说、笔记本小说等“杂书”,如《智库》、《小林广记》等,他都读过,而且《容斋散文》已读过多次。

毛主席在阅读大量古籍的过程中,批判地吸收和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像他这样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如此渊博的认识,在现代革命家中是很少见的。

毛主席曾经说过: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武器。

他阅读了哥白尼、布鲁诺、坂田庄一、李四光、竺可桢、杨振宁等科学家的重要著作以及许多自然科学期刊。

他曾多次读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赫胥黎的《进化论》。 20世纪50年代末,他还研究了农业、土壤、机械、物理、化学、水文、气候等方面的书籍。

1958年9月,张治中与毛主席一起外出视察工作。有一天,在一列行驶的火车上,毛主席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一本关于冶金工业的书。

张治中惊讶地问道:“你也想学科技书籍?”

毛主席说:“是啊,人们的知识面更广了。”

学习英语也是毛主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能够直接读懂外文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他在延安期间自学了英语。解放后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他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他不怕学习英语的困难,每次出门总是带一本字典来学习英语政治书籍。无论是在火车上还是在飞机上,他都坚持学习。

有一次,毛主席乘飞机去外地。他在船舱里大声朗读英语单词,每个单词他连续读了十几遍。服务员见他认真的样子,走到他面前问道:“你这么大了,还想学外语吗?”他回答说:“这是需要斗争的!”

毛主席一生读了很多书,从他的藏书和借阅情况就可以窥见一斑。

他个人在中南海藏书近十万册,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全集和选集。

第二类是阐释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各种教材和理论书籍

第三类是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

第四类是各类中国古籍,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均为其一部分)等书丛,到各代笔记体小说、散文,从诗歌、文学理论到市场笑话合集

第五类是中国近代的一些名著,如《鲁迅全集》、《革命军》等;第六类是工具书。此外,还有一些世界名著被译成中文。

但仍然无法满足他的阅读需求。全国解放后,他经常到北京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借书进行学习和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自进城至1966年9月,他先后向北京图书馆等单位借阅图书2000余种、5000余册。

在他的遗物中,北京图书馆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毛主席借书证。可见,毛主席读书的数量和范围是惊人的,但与他相比的受过教育的学者并不多。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勤奋学习知识。这是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并收藏无忧网,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优质内容。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评论列表

发布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