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是修建于哪个朝代(雷峰塔是后来建的吗)

张南北生活常识

雷峰塔是修建于哪个朝代(雷峰塔是后来建的吗)

本篇文章无忧网将为大家介绍雷峰塔是修建于哪个朝代(雷峰塔是后来建的吗),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雷峰塔是谁建造的?西湖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494年,吴越王钱弘道就在此修建了“雷峰塔”,并在塔上刻下了“白娘子永祯雷峰塔”的传说。后来,雷峰被毁,白蛇传的故事也就消失了。直到民国时期,杭州知县徐君旭重建了雷峰塔,这个千古佳话才得以流传。如今,雷峰塔依然矗立在西子湖畔,成为杭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每年都有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它的风采。

千百年来,雷峰塔无数次被毁,又数次重建。如今,雷峰塔之所以还能完好无损地矗立在公众面前,与三个人密不可分。

那就是吴越王钱洪初、文学家鲁迅、青铜雕塑大师朱秉仁。说到前两者,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

但对于朱秉仁来说,恐怕却鲜为人知。这位77岁的杭州大叔曾花费280吨铜,给雷峰塔穿上了一层彩衣,保证了雷峰塔一千年的稳定。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经过朱秉仁大量的研究发现,铜在自然界中一千年只腐蚀一毫米。

朱秉仁也被誉为中国铸铜之父。

这位杭州大叔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01 雷峰塔再次重建,是挑战也是机遇

雷峰塔是公元975年吴越王钱洪初为庆祝黄妃诞辰而建。因此,当时又称“皇飞塔”。

但随着《白蛇传》中白娘子的故事广为流传,雷峰塔的名字也就家喻户晓。

明朝时期,倭寇侵扰杭州后,烧毁了雷峰塔的檐、顶、底座等,仅留下雷峰塔的塔身。

此外,人们还继续听信谣言,刮粉、从塔砖上挖砖,试图治愈疾病或防止流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到了1924年8月,原本已经被掏空的雷峰塔变得摇摇欲坠,倒塌了。

大文学家鲁迅对雷峰塔倒塌充满愤怒,写下了《论雷峰塔倒塌》、《再论雷峰塔倒塌》等文章,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攻击。时间。

时间来到2002年,倒塌78年的雷峰塔需要再次重建。此次灾后重建工作意义重大,备受关注。

而朱秉仁是雷峰塔重建的负责人,这对朱秉仁来说也是一个极其珍贵的机会。

早在这个工程之前,朱秉仁就曾接手过类似的庞大工程,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青铜雕塑建筑——杭州灵隐铜殿。

当时,朱秉仁采用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个工程。

灵隐铜殿的建成,给当代铜装饰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铜雕工艺翻开了新的篇章。

从此,朱秉仁在中国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被誉为中国青铜雕塑艺术大师。作为青铜雕塑艺术的爱好者,朱秉仁并不想就此止步。

我期待着有更多的舞台让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创作出更多的作品。因此,朱秉仁接到重建雷峰塔的任务后,心情非常激动。

并暗暗发誓一定要把雷峰塔打造成一件令人称道的精美艺术品。

02 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塔

作为雷峰塔主体铜工程改造的总工程师,朱秉仁接到工程后第一时间写下“上天无心留古砖,盛世有意铸新瓦” 。

这也成为朱秉仁日后修建雷峰塔的基本方略。对于雷峰塔的重建,朱秉仁希望在古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技术。

同时,我也希望雷峰塔重建后能够长久、完整地保存下来,不至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再次消亡。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朱秉仁决定在雷峰塔上披上一件由铜制成的彩色外衣,但这个计划却遭到了大家关于损失的质疑,因为使用铜是没有先例的,而且朱秉仁已经经历了很多工作。实验发现,铜在自然界中一千年只会损失一毫米。

所以给雷峰塔盖上一层铜衣,自然就可以避免它再次遭到破坏。虽然想法很好,但实施起来却并非易事。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朱秉仁终于找到了可行的新方法。即利用铜氧化工艺与镀膜工艺相结合,获得更加美丽的色彩。

这样,不仅降低了雷峰塔的腐蚀速度,而且给它穿上了一层彩衣,使之成为中国第一座彩铜宫殿。

在此期间,雷峰塔共消耗铜280吨。是迄今为止古今中外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铜塔。

其中黑瓦、暗红拱门等较好地保存了雷峰塔的部分原貌和色彩。

整个工程从启动到完工历时十个月,仅铜材成本就达2000万元。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这是朱秉仁和500名铜匠的心血,也让雷峰塔焕然一新,成为中国第一座彩铜雕塑塔。

新雷峰塔于2002年10月31日重新对公众开放,倒塌七十八年的雷峰塔再次矗立在游客面前。

新建成的雷峰塔不仅延续了中华青铜文化,而且在朱秉仁的领导下,将其引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今后,在接受国家文博专家评审组评审时,评审组组长卢济民甚至称其为朱秉仁青铜雕塑艺术的新高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可以载入史册。我国乃至世界的青铜雕塑艺术。

03 铜雕世家,出身不俗

朱秉仁之所以能在铜雕上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与铜有如此密切的关系,这一切都与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朱秉仁1944年出生于杭州一个铜雕世家,是“朱府铜艺”第四代传承人。其曾祖父早在清代就已在绍兴开设了自己的店铺。

当时,他祖父的店铺主要出售一些生活用品,如铜盆、手炉等铜制品,在当地颇有名气,熟客不少。

这也让朱秉仁的曾祖父花了不少心思,开始在各种铜制品上绘制各种图案,受到一致好评。

等到朱秉仁的爷爷朱宝堂开了分店后,生意更加红火,店里的商品品种也增多了。

除了经商之外,朱秉仁的曾祖父、祖父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朱秉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

他很小的时候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然而,家族企业的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 20世纪50年代,在铜材受限的社会背景下,朱秉仁父亲手中的家族生意不得不中断。

无奈之下,年仅七岁的朱秉仁跟随父亲来到了杭州。朱秉仁虽然还没有来得及目睹家族事业的辉煌,但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已经与佟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为了养家糊口,朱秉仁承包了一家服装店,但当生意红火时,朱秉仁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毅然提交了辞职信。

此后,朱秉仁全身心投入“铜”事业,准备复兴祖业。在朱秉仁的不断琢磨下,他终于在熔铜技艺上占据了制高点。

朱秉仁通过绘画、雕塑、书法结合的综合运用,创造了具有东方神韵的熔铜艺术,成为中国铜艺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朱秉仁甚至用这种熔铜技术铸造了“三塔一殿”。所谓三塔,是指雷峰塔、桂林铜塔、上海展览中心金塔,一殿是指灵隐铜殿。

虽然这些创新的铜建筑融入了现代工艺,但朱秉仁明白,想要提高铜制品的艺术品味,就必须增加铜工艺的文化含量。

因此,从2006年开始,朱秉仁就走上了“文心熔炼艺术”之路,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熔铜工艺上。

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朱秉仁终于体会到了铜高温熔化产生的自然纹理的魅力,类似于传统书画的人工笔墨痕迹。

“无模可控熔铸技术”的熔铜艺术也成为朱秉仁的首创,以抽象的形式描绘具体的思想,使朱秉仁再次达到了艺术生涯的巅峰。

基于对铜的无限热爱,朱秉仁几乎放弃了一切,建造了一座以铜为基础的“江南铜楼”。

铜楼总面积3000平方米,凝聚了朱秉仁等朱氏五代人传承铜艺的心血,完美体现了中华老字号与现代工艺的结合。

铜屋内有能体现诸府铜艺术的典型代表作品,以及各个时代的一些最具代表性的铜艺术作品等等。

目前,馆内藏品已达1215件,每一件青铜雕塑艺术品都匠心独运,精美绝伦,更价值不菲,售价至少在20万元以上。

不过,朱秉仁并没有真正出售这些珍贵的藏品,而是将它们放置在已经免费对外开放的铜屋里,让更多的人见证铜艺术作品的风采。

04 一代宗师,当之无愧

在朱秉仁的作品中,文化传承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体现。但这不是传统本身,而是用祖先的语言讲述一个现代的故事。

朱秉仁虽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极大的热爱,但他并没有采用过去前人的表现方式,而是一开始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所以现在,当人们看到朱秉仁的作品时,立刻就能认出这是朱秉仁的作品。他从中国传统出发,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其中,创作出各种作品。

同时,朱秉仁也通过不断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哲学。不得不说,朱秉仁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科技和艺术表现力的迷人世界。

江南铜楼

2000年,朱秉仁被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1世纪封面人物”,其中评价“在青铜雕塑艺术大师中,朱秉仁先生不愧为一代宗师”。

时任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兰加利不禁感叹:“不读可惜,读了更遗憾”。他表示,以后一定会再次来中国观看朱秉仁的作品。

而朱秉仁也从未停止过自己的进步,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精神。

正如朱秉仁所说,他最缺的是时间,他想在创作路上走得更远。

2005年12月,朱秉仁、古文物专家罗哲文、古建筑专家郑晓燮联合向京杭大运河沿线18个城市的市长发表了一封信。 ”。

此举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也拉开了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序幕。

2007年12月22日,朱秉仁修建的“通源桥”得到国家宗教局支持,通过灵隐寺捐赠给台湾中台寺,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

2009年,朱秉仁亲自写信给圆明园鼠、兔头像的持有者,表示对方将鼠、兔头像归还中国后,将赠送一对完全意义上的复制品。

由此可见,朱秉仁不仅开创了熔铜艺术,而且还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G20峰会期间,朱秉仁创作了数万平方米的铜单板,完成了主会场的铜工程以及当时会场展出的60余件艺术品,当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参考资料

知网何庆龙《雷峰塔与朱秉仁》

知网《形意熔炼——关于朱秉仁的铜熔炼》

知网《盛世辉煌的青铜艺术》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并收藏无忧网,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优质内容。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评论列表

发布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