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三线建设(什么是一线二线三线建设)

张大胖生活常识

啥是三线建设(什么是一线二线三线建设)

本篇文章无忧网将为大家介绍啥是三线建设(什么是一线二线三线建设),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三线建设。该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指中国三线建设时期的军工企业。当时,为了支援前线,国家不得不招募大量的技术人员。这些人都是当时的杰出人才,他们的工作就是生产武器装备。而这些人又被称为“三线人”。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终于回到了家乡,成为了普通人。但他们的家乡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今天我们就来讲述这些人的故事。

1、为什么叫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是指中国政府自建国以来在中西部13个省区开展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964年。

一线地区是指沿海一线地区;二线地区是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东半部、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三级地区是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北和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2、为啥叫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自1964年以来。

第三战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非常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过程。

3、什么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时期是什么时候?

1964年至1978年,我国中西部13个省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号称第三次线路建设。

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资2052亿元,高峰时投入人力超过400万,安排建设项目1100个。

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新中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战略部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未来的国民经济。

4、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的三线建设指的是什么,有什么长远影响?

三线建设是指1964年以来,以战争为指导思想,在我国中西部13个省区开展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准备状态。

三线建设是我国经济史上一次非常大规模的有计划、政策性的产业转移过程。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已建企事业单位长期经营发展极为困难,但三线建设也为三线地区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中西部地区。

5、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非常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过程。它是在中苏对抗和美国进攻中国东南沿海的背景下发生的。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自1964年以来,中国13个省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三线建设特点有哪些?

三线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自1964年以来在中国内陆省份进行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电力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的是为为了战争和饥荒。

三线地区是一个军事地理概念,包括我国中西部地区13个省区。其核心地区为西北(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西南(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其开始的背景是越南战争的升级和美国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军事进攻,以及中苏之间的敌对和两国之间的小规模武装冲突。

7、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是指哪三线?

所谓“三线”,一般是指将经济比较发达的边境沿海地区和当时的国防前线收缩到内地,分成三线。

一线地区是指沿海一线地区;二线地区是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东半部、江西以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三线地区是指长城以南及广东韶关以北、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主要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中西部省份,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腹地和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俗称“大三线”,一二线地区腹地俗称“小三线”。

三线建设分为:一线区域建设;二线区域建设;三线区域建设。

1.一线地区建设: 在沿边沿海地区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2、二线地区建设:在江西、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四省东半部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3.三线地区建设: 在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20世纪70年代的第三条战线,位于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西南山区、水城、重庆渡口钢铁厂、绵阳兵工厂。

8、三线建设是哪年结束的?

三线建设于1973年结束,三线建设共进行了两次建设。 1965年至1966年,第三条战线第一次建设形成。 1969年至1972年,是第二次三线建设。 1973年,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基本结束。第三战线建设是经济史上一次极其大规模的产业迁移过程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并收藏无忧网,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优质内容。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评论列表

发布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