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个人简历及生平(余秋雨简介生平)

李青候生活常识

余秋雨个人简历及生平(余秋雨简介生平)

本篇文章无忧网将为大家介绍余秋雨个人简历及生平(余秋雨简介生平),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余秋雨的简介信息。他一生写下了很多东西。代表作有《文化之旅:马可波罗游记全译本(第二卷)(一套2册)(珍藏版)(精装)(一套2册)(珍藏版)》、《文化苦旅:之旅西游全译(第2册,套装2册,珍藏版,精装,套装2册,珍藏版)第1册唐僧师徒西游记(第1册,套装)套装全3册)珍藏版第二卷猪八戒沙僧西游记(第二卷一套共2册)珍藏版第三册孙悟空大闹天宫(第一、二卷一套2册)全部的)。

点击关注,名人故事每天触动你!

余秋雨和马兰

余秋雨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学者。创作了《文化之旅》、《山居笔记》、《行走无国界》、《千年一叹》、《我家简史》等优秀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尤其是《文化之旅》一年内重印11次,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作家白先勇认为余秋雨的散文达到了当代的最高成就。

余秋雨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他的再婚妻子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余秋雨比老婆大16岁,这对老夫妻少妻的婚姻,不仅有爱情,还有泪水……

01

余秋雨,1946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父亲余学文曾任上海市静安区一家食品店经理。母亲是一位受过教育的妇女,与余秋雨和婆婆一起生活在农村。

余秋雨的母亲是村里唯一识字的人。她担任文员、会计师和识字班老师。她还为全村人写信和读信。

余秋雨

余秋雨出生那天,正是立秋后的第一场雨,所以奶奶给他取名“余秋雨”。

小时候,余秋雨就像妈妈的小尾巴,妈妈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识字课上,妈妈站在前面讲课,而余秋雨则坐在或躺着教室的后面,半听半听却没听。 3岁的时候,他就学会了200多个汉字。

一天,余秋雨躺在院子里逗蚂蚁。突然有老师过来调查孩子们的入学情况。妈妈指着余秋雨说:地上爬的那些你能拿走吗?

老师微笑着说:所有学龄儿童都被录取。就这样,余秋雨年仅4岁就成为了小桥村头小学的一名小学生。

开学第一天,老师检查了学生。余秋雨年纪最小,但识字最多。

老师很好奇,突然发现余秋雨背上戴着一顶草帽,草帽上用流畅的字体写着“秋雨上学”四个大字,他心里就有了答案。

余秋雨9岁时与父亲合影

当时,学校里有一个图书馆。书不多,同学们都想借。于是老师想出了一个主意:如果你写了100个字,就可以借一本书。

余秋雨热爱读书。为了借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她每天在家练习汉字。他扎实的书法功底就是在那时打下的。

余秋雨7岁的时候,就帮妈妈给村民写信,给邻居读信。每天晚上妈妈下班后,余秋雨都会帮她算工分。

有时候余秋雨和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妈妈就会打招呼,他就会赶回家。小伙伴遗憾地说:我又要记工分了。

但余秋雨却没有丝毫不耐烦的感觉,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男人,能够帮助自己的母亲是一种荣幸。

余秋雨的父母

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余秋雨小学毕业后,父母将他送到上海新会中学读初中。

母亲担心农村教学质量差,儿子跟不上课。没想到开学才一个月,余秋雨的作文就获奖了;在数学竞赛中,他居然获得了第一名。

妈妈很兴奋,问儿子是怎么做到的。余秋雨微笑着说:我帮你给村民写信锻炼了你的文笔,每天晚上还和你一起算工分。你数学怎么会差?

1963年,17岁的余秋雨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

02

余秋雨20岁的时候,他的家庭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变故。原来,他的父亲于学文是杂货店的经理,他被谩骂为“现任”,每月只发给他28元生活费。

余秋雨一家有8口人,区区28元钱根本不够一家人的开支。很快,余秋雨连在学校吃饭都出现了问题。没钱借吃饭,但又不能天天借。

青春余秋雨

幸运的是,不存在绝对路径这样的东西。这时,学校有支农项目,想派人到江苏吴江的俊肯农场打工。余秋雨闻讯第一个报名。

那时的余秋雨年轻气盛,在农场干活从来不遗余力。

进农场后,他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每个月还为余秋雨赚了46元钱。除了留下8块钱的伙食费外,他把剩下的全部寄给了母亲,补贴家用。

余秋雨在大学期间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帮助母亲养家糊口。

大学毕业后,上海戏剧学院和复旦大学准备联合编写教材。余秋雨在农场结束了体力劳动,和老师们一起编《世界戏剧》。

在父亲的影响下,余秋雨的个人问题被一年年拖垮。直到1974年,28岁的余秋雨仍然单身,父母为他的个人问题操心不已。

余秋雨(左)、吴晓莉(右)

父亲曾内疚地对余秋雨说:“你的同龄人都已经当爸爸了,你却连约会都没有,怪我耽误了你。”

余秋雨安慰父亲:你别担心命运,我只能说,适合我的人还没有出现,所以不要悲伤。

就在今年秋天,余秋雨与爱情发生了一次充分的碰撞。当时,余秋雨在学校负责招生。一个名叫李红的女孩报考了表演专业,在1000多名考生中名列前茅。然而,由于她的背景,她没有被录取。

她找到余秋雨倾诉自己的苦恼,余秋雨心生同情,口头安慰她。经过几次接触,两人对彼此产生了良好的印象。

李红比余秋雨小5岁,1951年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颇有表演天赋。上海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电影《春苗》时,导演谢晋原本打算让李红饰演女主角“春苗”。

由于李虹的背景,导演无法承受各方面的压力,最终让李秀明出演“春苗”。李秀明凭借这部电影走红,而李红却默默无闻。

余秋雨

当时,李红在上海棉纺厂工作。两人确定恋情后,她经常来节目跟余秋雨聊生活、聊梦想。

交往5年后,余秋雨和李红结婚了。 1984年,李红在上海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

03

当时,余秋雨的教学任务很重。闲暇之余,他还撰写论文,出版《戏剧理论史草稿》、《戏剧审美心理学》等专着。他对妻子和女儿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虽然住在同一屋檐下,余秋雨和李红却很少交流,两人之间存在着心理上的隔阂。

李红是个女强人,不愿当一辈子纺织工人。 20世纪80年代末,她到深圳寻求发展。于是,夫妻俩聚少离多,心理距离进一步拉大。

余秋雨和马兰

这时,著名黄梅戏演员马兰走进了余秋雨的生活。

马兰比余秋雨小16岁,1962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自幼学习黄梅戏。 1988年,因主演电视剧《燕凤英》而闻名全国。

马兰不同于一般的黄梅戏演员。她更加注重演员的培养和学习。除了排练表演之外,马兰还阅读了大量的表演理论书籍。

马兰读完余秋雨写的《艺术创作计划》一书后,被余秋雨的才华深深折服。

1992年,马兰去上海演出黄梅戏《指法到杏花村》,特意送了余秋雨一张门票。为了表达谢意,余秋雨几天后请马兰吃饭。

马兰剧照

马兰身材曼妙,眉眼如画,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书卷气。余秋雨对她印象不错。余秋雨的才华、冷静和优雅也吸引了马兰。

然而余秋雨有婚姻,有家庭,他和马兰的隔阂也以仪式告终,两人都没有跨过门槛。

这一年,余秋雨出版了散文集《文化苦旅》。他用流畅优美的文字描绘山水、沙漠、原野,以文化散文的视角追溯历史,感受人性的真谛。

此书在洛阳智贵一出版,一年内重印11次,创造了出版界的传奇,余秋雨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

不久,李红回到上海探亲。她在丈夫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封马兰的信。全文中虽然没有一个“爱”字,但处处充满着敬佩和欣赏。

余秋雨

那一刻,李红意识到她和丈夫不平等,心理距离难以弥合。

李红不想经营没有温情的婚姻,随后她不顾亲友的劝阻,执意要和余秋雨办理离婚手续,女儿由她抚养。

摆脱婚姻束缚后,李红回到深圳打拼。

04

1993年,余秋雨与马兰再婚。婚后,马兰来到上海生活,并成立了自己的黄梅戏工作室。

鉴于马兰在歌剧界的影响力和威望,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大学等多所大学都邀请马兰担任客座教授。

马兰虽然比余秋雨小16岁,但作为一个小妻子,她从不向丈夫索要关心和照顾。

余秋雨与妻子、母亲

不忙的时候,马兰就在家看书,照顾丈夫的起居。她以前从来没有做饭过。婚后,马兰按照菜谱为余秋雨准备低脂、低糖、美味的乡土菜肴,煮出香喷喷的皮蛋瘦肉粥。

余秋雨的父母都已经很老了。为了不分散丈夫的注意力,马兰每隔三天就去婆婆家帮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她对老人照顾得非常贴心,就像是他们的女儿一样。

温馨和谐的婚姻激发了余秋雨的创作灵感。此后几年,他又出版了《山居笔记》、《霜天论》、《一个王朝的背影》等多部散文集,引起了读者的不断追捧。

1999年,香港凤凰卫视推出“千年之旅”活动,邀请余秋雨、马兰等中亚著名学者、艺术家前往非洲,跨越4万多公里,访问10个国家,弘扬和平、访问文明。

进军约旦时,马兰和余秋雨因当地局势不得不分手。余秋雨的车子驶向伊拉克,消失在茫茫沙漠中。马兰担心丈夫的安危,回到车上后,泪流满面。

当她哭的时候,车上的人也跟着哭了。

余秋雨

马兰回到上海后,余秋雨等人突然与国内失去了联系。马兰整整两天没有吃水、没有吃米饭,眼睛也没有闭上,生怕前方传来坏消息。

第三天,终于接通了。原来,余秋雨一行人正在荒凉的戈壁上行驶,那里没有任何信号。马兰心里这才稍微安心了一些。

四个月后,余秋雨终于带着风沙的疲惫回来了,马兰赶到机场迎接。一见面,马兰就扑进丈夫的怀里,放声大哭。余秋雨也被妻子的深情所感动。

李红离婚后,在深圳买了房定居,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她的品质很高。虽然离婚给她带来了伤害,但她从来没有向女儿或外界说过余秋雨的坏话。

然而余秋雨和马兰都是名人,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发起猜测和猜想,并发表文章将余秋雨写成一个与人意见不合的无情文人,将马兰描绘成破坏别人婚姻的第三者。

05

余秋雨、马兰

此类报道一出,多家媒体纷纷跟进。马兰很委屈,连娱乐报刊杂志都不敢看。

余秋雨也很伤心,如果不是婚姻不下去,谁会想离婚呢?没能将婚姻进行到底的不只是文人?除了受到舆论攻击之外,他还得安抚、安慰妻子。

余秋雨的母亲非常关心儿子和儿媳妇的名声。老人看到那些不负责任的报道,常常气得浑身发抖。

2012年,于妈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余秋雨在收拾母亲的物品时,发现了一份母亲去世前三天的报纸。

马兰和她的婆婆

有一篇文章报道了她自己和马兰。母亲用红笔把歪曲的事实记下来,希望能为儿子儿媳讨个说法。看到这份报纸,余秋雨泪流满面,马兰也泪流满面。

此后,余秋雨、马兰多次在网络上辟谣纠正视听,多家媒体也向他们道歉。然而,过了一段时间,新的传闻又传出,余秋雨夫妇也就顾不得这些了。

夫妻俩都是务实的人,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不得不对流言蜚语不予理睬。

余秋雨和马兰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们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余秋雨写完一篇文章,马兰永远是第一位读者。

余秋雨靠在椅子上,微闭着眼睛,马兰用略带安徽口音的普通话一字一句地念给丈夫听。

马兰

如果有什么需要改正的地方,余秋雨都会默默记在心里,稍后再修改。夫妻俩独读,背诵,配合默契。余秋雨说,这是和妻子一起“洗澡”文章。

整天写作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为了帮助丈夫调整思想、放松情绪,马兰经常带着丈夫去买菜。

每天早晚,她都会牵着丈夫的手在小区里散步。他们一起欣赏天上的一朵云,路边的一朵花,在平凡中发现生活的美丽。

2018年3月,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授予余秋雨“杰出作家贡献奖”。

他的《霜寒江》、《千年叹》已重印70余次,总销量超过450万册。活动主办方为余秋雨颁发“超级畅销纪念杯”。

余秋雨和马兰

余秋雨载誉归来,十分高兴。他心里感谢马兰,觉得自己的一切荣誉都是妻子的功劳。

到2022年5月,余秋雨就76岁了,他和马兰很快就要庆祝结婚30周年了。虽然结婚这么久了,但他们仍然不厌其烦地见面,仍然把对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结尾-

原创不易,请点赞关注!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并收藏无忧网,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优质内容。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评论列表

发布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