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国属于哪里(南诏国是什么国)

无忧网生活常识

南诏国属于哪里(南诏国是什么国)

本篇文章无忧网将为大家介绍南诏国属于哪里(南诏国是什么国),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南诏国现在在哪里?答:南诏国是古云南的一个政权。公元937年,太宗李世民率军攻打南诏。南诏王逃往洱海。唐军追击。南诏王投降,唐朝收复大理国。这里的人都姓段,所以就叫段。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村庄。村里有一个人,名叫段。他的儿子名叫段思平。段思平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不仅精通兵法,而且善骑射,在战场上十分勇敢,深受人民爱戴。

一、有谁知道南诏国的历史吗?

高质量回答1:

南诏国(649-902)是唐代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地方政府。鼎盛时期管辖今云南、四川南部、黔西全境。统治集团普遍使用汉语,流行佛教。相传有十三位君主,历时两百五十四年。

乌蛮、白蛮同属彝语支各民族的祖先。隋末唐初,有不少吴族、白蛮部落和部族,分布在云南大理洱海周边以及哀牢山、无量山北部。武则天时期,形成了六个部落,即六赵。 Chao,意思是国王或领导者。

其中,蒙选召位于今云南巍山北部至漾濞一带;赵月溪位于今云南宾川宾居街一带;郎琼赵在今洱源;诏书在今洱源至邓川之间。孟涉昭所居孟涉川(今巍山县),因位于五昭之南,故称南召。

南诏王族原为滇西永昌县哀牢(今云南省保山市东北)人。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南诏政权创建者佘奴洛的祖父佘奴洛及其父亲甲都在永昌哀牢部落的内乱中阵亡。为了躲避永昌酋长米瑞虎的追杀,褚家都和姻亲伯息带着年幼的儿子细奴罗,带领部分部族渡过澜沧江,向东避难。

逃往巍山。佘狂很可能是为了掩护小儿子和小孙子逃跑而死在战斗中的。

郭家渡带领部落在巍山脚下(今巍山县境内)耕作,靠工资生活,尝到了勇气,并聚集在一起学习。十几年来,这群外地人逐渐壮大,成为滇西洱海地区一支日益强大的本土力量。

继承民族传统,郭家都以祖先的名字命名了蒙社部落;由于人和地方,它成为一个地名。姓孟,父子同姓。

随着时间的推移,猛狮奴罗(杜罗、龙杜罗)已经成为男人,成为人才。父亲去世后,席奴罗继承了他的领袖地位,成为了蒙社部落新一代的杰出领袖。

649年,蒙舍昭首领细奴洛建立大蒙古国,自号齐甲王,定都巍山,臣民属唐。细奴罗随后吞并了白子国(白蛮人建立的古国,在今洱海东部及祥云县一带),蒙舍朝成为洱海南部地区最强大的部落之一。

(南诏都城巍山)

随着蒙舍昭的势力日益强大,细奴罗渴望得到唐朝的认可和支持,于是于653年派儿子蒙罗盛进京朝觐。唐高宗赐予罗生嘉奖和信任,封细奴罗为卫风州刺史(一说蒙射州刺史)。南诏终于被唐廷认出了。

674年,西奴罗去世,罗生继位。洛生在位期间,乌昭及河蛮部族受到吐蕃的威胁,大多弃唐归附吐蕃。但南诏始终与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因而得到了唐朝廷的信任和支持。罗生扩充了军队,为南诏后来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12年,罗生去世,其子蒙生罗丕继位。在南诏历史上,盛洛毗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君主。趁唐与吐蕃关系缓和之际,盛洛皮避开了唐耀州刺史衙门的监视和束缚,开始向西扩张。

圣洛皮将疆域拓展到澜沧江以西的广大地区,征服了许多部落,而且个个都是能征能战的部落,迈出了南诏发展史上最关键的一步。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圣洛皮去世,其子蒙皮洛格继位。皮洛格依靠父亲打下的坚实基础,向海外扩张。毗罗阁在唐朝的支持下,将其他五道圣旨合并,将六道圣旨合并为一道圣旨,统称为南诏。

毗罗阁统一了洱海地区,势力大增。

738年,唐玄宗封他为越国公、云南王孟归一。次年,毗罗阁迁都太和城(今大理市南太河村);南诏从此崛起(狭义的南诏国,即从此)。

(太和市)

745年,毗罗阁派孙凤嘉仪进朝,唐玄宗对他的赏赐十分丰厚。毗罗阁一生对南诏国的建立和初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748年,毗罗阁去世,其子蒙格罗凤继位,为云南王。

南诏建国的百年间,南诏前四王一直与唐朝保持着诸侯关系,对唐朝廷绝对忠诚。格罗封继位之初,与前任一样,继续与大唐保持友好关系;不幸的是,他最终被卑鄙贪婪的唐地方官员逼迫造反。

唐代云南太守张干陀,品行恶劣,以权欺压他人。他多次辱骂葛罗峰本人,并诬陷葛罗峰意图谋反朝廷。格罗封再也忍无可忍,于是于750年一怒之下起兵杀了他,并趁势扫荡了耀州刺史所管辖的领土,拿下了益州三十二,灭了一举建立了唐朝在滇西的统治组织,吞并了其全部管辖范围。

次年四月,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派兵六万(一说八万)攻打南诏。格罗封派使者谢罪求和,并表示愿意继续效忠唐朝,为唐官;被刚愎自用的鲜于仲通拒绝了。格罗峰无奈,只得挺身而战,并在吐蕃军的协助下,在西儿河(今洱海)大败唐军,讨伐唐军几乎全军覆没。

因为吐蕃没有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也没有趁火打劫,而是在关键时刻拔刀相助。格罗凤自然感激不已,于是与唐断交,投靠吐蕃。

唐朝的边疆官员品格卑劣,能力低下,迫使友好诸侯南诏反叛。结果他们反目成仇,又多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752年,格罗封遣使进贡吐蕃。吐蕃赐予他“赞普钟”(藏语,意为赞普的弟弟,弟弟,即小赞普),以及南国大旨。格罗峰在元代被称为“东皇”,建有“赞普钟”。

此后,格罗封或单独或会同吐蕃多次击败唐军,攻城掠地,统一了西南广大地区。其疆域北至大渡河,南与今天的老挝接壤,西与印度比哈尔邦接壤,东与贵州接壤。成为当时西南地区空前强大的政权。

764年,格罗峰建阳(阳)居白城,定名大理城;恢复拓东城(今昆明市)建设;并在京师太和城立德碑,表示反唐并非他的本意。

(杨朱坝市)

779年(一说776年、778年),葛罗凤圆寂,谥号“神武王”。因儿子冯嘉谊早逝,其孙孟毅寻求继承人。

衣谋寻继位之年,与吐蕃联军二十万大军攻打剑南西川,大败。唐军被追至河南大都,死亡近十万人。吐蕃大怒,拥立伊谋寻为“日东王”。他不再把他当作兄弟之国,而是把他当作臣民,索取不已,并派兵到他的领地。

衣谋寻因骚乱不堪重负,又害怕吐蕃行氏的惩罚,于是迁都羊居美城。

793年夏,衣谋寻采纳大臣“弃吐还唐”的建议,派使者拜访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表达归唐请求。

794年初,南诏王衣谋寻与唐使在大理城西点苍山会面。

点苍山盟结束了天宝之战后南诏与唐朝四十多年的隔绝状态。南诏回归唐朝,摆脱了吐蕃的控制,与唐结成墙角,克制吐蕃;唐朝巩固并扩大了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点苍山)

不久,衣谋寻率领数万大军在神川(今丽江以北)大败吐蕃,拿下铁桥等十六座城池。此后,他多次与唐军会师,击败了吐蕃军队。十月,唐德宗册封他为南诏王,赐《南诏印镇远书》。

回到唐朝后,衣谋寻派大臣子弟到成都读书,每年进贡。

元和三年(808年),衣谋寻去世,谥号“孝欢王”;唐宪宗为他停朝三天。其子孟荀阁劝他成功。

荀阁劝说(荀孟凑)被唐朝封为南诏王。次年,荀阁说服自己称“飘信”(白蛮语“皇帝”),在南诏建立两都制度,以山禅(今昆明市)为东京,以大理为西京;他还修建了五峰红桂寺,开创了南诏皇室最早信仰佛教的先河。

公元809年,荀阁劝死,谥号“孝惠王”。长子孟全隆盛继位。

全龙胜年仅十二岁,被唐朝封为南诏王。劝龙生年少却狂妄至极,“淫荡不道德,上下怨声载道”。 816年,南诏农东节度使王措典杀全龙胜,谥号“幽王”。

十五岁的权立胜攻打南诏王。在位期间,治理洱海水患,重建龙首、龙尾两关(今大理上下关);他恢复了颓废的战备状态,巩固了国防。

(洱海风光)

823年(一说824年),权立升在东京病逝,葬于蒙舍,谥号“靖王”;其弟孟劝奉佑继位。

劝风佑崇尚中原文化,废除父子联名制度。公元829年,全凤佑因不堪忍受唐朝官员的羞辱,起兵攻打唐、蜀之地,困住了益、戎、琼三郡,并一度攻打成都西城。随后,他在桌上向唐认罪,并继续与唐保持友好关系。

859年,南诏与唐关系全面恶化。不久,冯佑被劝死,谥号“昭成王”。

其子孟世龙(龙首)继位,年仅十六岁。南诏派使者到朝廷索要印章。

因世隆之名触犯了太宗(世民)、玄宗(隆基)的禁忌,唐朝廷不予赐封。世隆遂拒绝唐朝贡品,脱离唐朝,公开称帝,国号大理,定西京为中都,东京为上都。

世隆在位期间,屡屡反唐,北扰西川(今治成都),西沉黔中,南攻永州(今广西南宁)、安南(越南北部)。 870年正月,石龙北上围成都,大败而归。后来他与唐朝征战不休,更加频繁地侵犯唐朝领土,成为晚唐最严重的边患。

877年,世隆去世,谥号景庄帝。其子孟隆顺(世顺)继位,是为宣武帝,建元真明,国号河沱,又称大丰民国。

隆顺派使者进贡方物,唐朝也派使者到山讲礼,双方使节与边民交往不断。

(南诏崇圣寺)

龙顺是一位渴望汉化的君主,他擅长儒学,也擅长吟诵诗词,而且热爱佛教。但隆顺嗜酒色色,国事多委托给大臣,因此放松了对政权的控制。

897年,隆顺被宰相郑买嗣命心腹所杀,立其子蒙舜化真(舜华)为继任者,改元中兴。

舜化镇刚刚十岁,君臣强盛,权臣当道,南诏孟氏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

902年,郑买嗣杀了顺化贞(孝哀帝),宣抚杀了八个月大的太子,并在五花楼屠杀了孟氏800人。郑买嗣夺取南诏政权,建立大昌河国,南诏国灭亡。

南诏国从细奴罗传至顺化镇,即649年至902年,传至第十三代,历时两百五十四年。

根据资料整理,如有遗漏或错误,敬请谅解!

(洱海)

好答案2:

南诏是唐玄宗建立时,由云南白族、彝族和境内其他民族的先民建立的奴隶制政权。战国以来,中原历朝历代都与云南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少少数民族纷纷迁徙至此,与当地人融合。

这里民族众多,名称随时代而变化。唐初主要有“白蛮”和“乌蛮”。白曼居住在滇池和洱海之间的地区。它深受汉族影响,有比较发达的经济和文化。牛被用来犁田、水田和梯田。农作物有麻、豆、黍、黍、大麦、小麦、水稻等。他们还养蚕、织锦、丝绸。楚雄煮盐好,品质好。

乌曼族居住在云南东部和东北部、贵州西北部及云南其他山区。他们从事畜牧业,文化不如白蛮。由于长期接触,两个民族的居住地划分并不明确,在其他方面也密切相关。

洱海周边的居民不仅有白蛮,还有乌蛮。当时乌曼有六个部落,部落首领称赵(意为王),故称“刘赵”。其中孟舍昭居于南方(今巍山县境内),称南诏。吐蕃在周边发展势力时,洱海地区也是其吞并的目标。为了削弱吐蕃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唐朝支持倾向唐朝的南诏,以遏制吐蕃。公元738年,南诏毗罗阁统一六圣旨,唐封他为云南王。次年迁都太和市(云南大理)。以此为基础,云南全境逐渐统一,南诏政权建立。

南诏是在唐朝支持下建立的政权,并与唐朝保持着隶属关系。然而,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随着唐朝政权的腐败,地方关系处理不当,破坏了两党之间的友好关系,引发了一系列矛盾。

公元750年,南诏王葛罗凤渡过云南(云南姚安),遭到唐云南太守张骞佗辱骂。这是双方不和的开始。

次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军八万攻打南诏。格罗峰求和道歉,并允许之前战争的俘虏归还。但鲜于仲通心高气傲,不肯讲和。六万人死亡。南诏回到吐蕃,被吐蕃封为东帝,建国时自号大蒙。公元754年,唐再次出兵攻打南诏,全军覆没。总司令李密被俘。这两场战争的责任都在唐朝。格罗峰虽然投降了吐蕃,但他并不甘心。他在城门外刻了一座碑,说与唐决裂是不得已的办法。还说我在唐朝已经很久了,也得到了他的赏赐,以后可能会回到唐朝。我要把碑拿给唐使节看,这表明我没有背叛唐朝。这代表了南诏大多数人与唐友好的共同愿望。

公元794年,唐派元子出使南诏,两国恢复友好关系。此后,南诏经常帮助唐朝抵抗吐蕃,并派人到成都学习文化。此后百年,南诏屡次叛乱,归唐。

公元883年,汤氏与南诏王成婚,并生有一女。公元902年,南诏执政大臣郑买嗣灭蒙氏王朝,建立大昌河国,南诏灭亡。

南诏的建立促进了云南各民族的融合,紧密联系边疆与中原,开发了云南地区,在历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并收藏无忧网,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优质内容。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评论列表

发布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