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治国平天下啥意思(齐家治国平天下全文)

宋缺生活常识

齐家治国平天下啥意思(齐家治国平天下全文)

本篇文章无忧网将为大家介绍齐家治国平天下啥意思(齐家治国平天下全文),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何而来?那是孔子的故乡曲阜。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圣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五千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世时,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仁、义、礼、智、信,倡导“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培养了大批学生。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人才。

亲爱的朋友们,周末愉快!今天,继昨天的话题之后,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国家的基本结构——“家庭”。

孟子曰: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家国,是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每个家庭都嵌入到家庭、国家、世界的等级有机关系中,并从家庭的基本单位逐一向外扩展,从而获得国家与世界连续体中的认同。至于这个家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家,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家,不就是一个家吗,哈哈哈~~~不是!不!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庭。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到底指的是什么?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吧~

在我昨天写的文章中,我们谈到了我们的祖先。建设国家的时候,条件极其困难,问题也很多。没有出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条件仅此而已。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只能从问题中找出一组可行的解。

我们在现代国家看到的各种一体化手段,比如整个国家内部的选举,庞大的司法体系,至少可以说确实很好,但是这样,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并不能承受不起,大家都认为,一个命令从中央下达到各省、县、乡、村。就道路条件、交通效率以及实施它的公务员数量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此,我们的祖先必须找到一种非常划算的方法。

有什么办法呢?简单来说,就是“家国同构”,即把管理家庭治理的制度放大并运用到国家治理中。

这种解决方案后来就带来两个方面的结果:

第一个方面:皇权不下乡,因为没有必要下乡,因为这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就是一个家庭的治理,主要依靠的是家庭优秀子弟争取自治,国家一般不顾。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社会成本。

第二个方面:是完成家族治理方法的锻造,然后将其提升到增加更多合理的项目,然后延伸到整个大型国家组织的构建过程中使用。

即在社会基层塑造许多规则、锻造人格,然后将这些规则运用到国家政治中,并选拔这些锻造出来的人格成为国家的政治精英。这样~~可以降低公共治理的成本。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否明白了,为什么自西汉以来,中国人就一直强调“以孝治天下”、“孝子之家求忠臣”呢?为什么会有“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逻辑顺序呢?因此,这个命令的第一项“齐家”是从微观层面考虑的,也是后面两个层面“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澄清一个常见的误解。 《齐家》中的“家”概念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家人”有很大不同。今天我们提到“家庭”,指的是小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一般有三四人的,也有四五人的。这种家庭在中国古代称为“户”。 '。

《齐家》中提到的“家庭”的概念要大得多。泛指社会基层的同姓家庭、氏族。现在想一想,中国农村还能找到很多只以一个姓氏命名的村庄,而且村庄往往是由血缘关系组成的,比如李家村、张家堡、朱家庄、刘家屯等。传统农耕社会的中国人先来了与“家庭”这个社会组织相联系,所以“齐家”的概念实际上是指如何管理基层政治组织中的各种事务。

中国古代语境下的“齐家”艺术的真正意义,是在朝廷权力不介入的情况下,对具有各种伦理、乡规、风俗的基层社会组织进行管理和规范、处理。直接干扰。一套处理日常事务的方法。比如,大家在看张嘉翻译的电视剧《白鹿原》版本时,朱老师写了乡协议,白嘉轩也要求白鹿原上的所有村民背诵会议内容,遵守村协议。这就是人类的意义。

这个方法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接下来我们一一讲。

——规则的模糊性是中国草根凝聚力计划的第一个特征

儒家的孔子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君臣臣夫父,父子”,意思是君主应有君主的样子,臣民也应有臣子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自然也要有儿子的样子。

今天很多人读到这句话,都会觉得孔子莫名其妙。这不是废话吗?孔子如果真想讲一下做父亲和做儿子的规范,那就应该讲清楚,作为父亲应该做什么,作为儿子应该做什么。你提出了详细的规则,并且你同意重复它你知道整个同义反复是什么意思吗?

是的,这正是孔子最高明的地方。如果你说这个世界上的父子关系(无论中外)既不是公共关系,也不是服从命令的上下级关系,但如果说父子关系就是以上两种关系,它非常简单且易于制定,但事实并非如此

父子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维度和复杂性。你很难把它与上下级、朋友、师生之间的关系相比较。它们也不同。同一个家庭,在不同的时期,情况是不一样的。父子之间的关系没有办法确定和描述。所以孔子说“父、父、子、子”。这正是因为他创造了优秀的标准表达和系统设计,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

让我们举个例子。中国的农历新年即将来临。如果你早点回家乡过节,一进村子你就会立刻明白孔子的意思。我们很难说一个父亲应该怎样才算合格的父亲。比如,你家隔壁的男人出去打工赚钱,平时没有时间在家陪伴孩子,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个男人不是一个好父亲,因为家里有一个孩子。人口多,负担重,必须外出打工赚钱;

还有每天呆在家里陪孩子的父亲吗?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是一个好父亲,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村子里的每个人都知道他是不是一个好父亲。这就是“父父子子”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规范表达。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模糊性。

中国草根凝聚力计划第二个特点——针对性

它不提倡空洞、有原则的东西,而是根据人性的一些缺陷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例如,中国传统对父子关系的要求是“父慈子孝”。说吧,这话听着有些平常,但这句话却蕴含着三层意思。

首先,为什么传统社会从不强调“母恩”,而只强调“父恩”?因为从生物学上来说,女性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怀孕期间的痛苦,分娩时的巨大风险,所以母亲对孩子的态度不需要你强调任何外界的善意。母亲自然是慈祥的。之前不是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母亲残酷对待孩子的例子,那就是“婆婆纹身”。

你看,一个母亲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为什么婆婆就能做到呢?这是一个笑话,因为她是婆婆。所以你看,人性本质是什么,制度不会做出强制性规定。至此,大家就明白为什么要单独强调“父恩”了。

第二个意思是因为从生物本能上来说,男人对孩子的关心自然不如母亲。如果一个人放开了本能,他可能不会在意。因此,请做出强烈的道德呼吁。

这种长期道德训诫的结果,造就了中国父亲独特的气质。大家想到的是典型的中国式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他坚忍、严肃、不苟言笑,甚至有些呆板,责任重大。这与典型的西式父亲形象截然不同。

还有第三层意思,“父恩”之后是“子孝”,这可不是道德召唤那么简单。为什么?因为人的天性就是比较关心下一代,孝敬长辈,如果社会不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就很难形成传统。

在中国历史上,对于“不孝”这样的事情,社会制度对他层层惩罚。到了北齐,“不孝”被列为十大重罪之一。清朝时,有一个县曾发生过这样的事件。据说有一个儿子推了他的老母亲。结果,县令因“教育无能”被免职,全县的科举生三年内没有被录取。你看,一个社会已经用尽一切手段来倡导某件事。这是中国非常独特的现象。

日本完全接受了儒家文化,但日本人却从来没有教过孝道。西方连孝道都没有。法律没有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父母也无权批评子女。但中国人别无选择。如果他们想要形成一个相互负责的大民族共同体,就必须反人类,这样才能从基层维护中国社会的强大凝聚力。

中国草根凝聚力计划——第三个特点“对等”

刚才我们说中国社会强调孝道至上,但是我们想一个情况,如果一个父亲在孩子小的时候离家出走,抛弃了孩子,不抚养孩子。等你老了回家,告诉你的儿子,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要孝顺我。哎,抱歉,我们中国社会不承认这一点。你的亲生父亲并不是履行互惠责任的父亲。邻居们会评论说,孩子不养你,就是你的报应。

如果孩子们拒绝赡养他,邻居和社会道德舆论就不会同情父亲。每个人都看到这个责任是彼此平等的。孟子说:“闻刑则独夫,不闻则为王”就是这个意思。君臣之间,也要讲究这种平等。你先履行你的职责,然后才能要求我履行我的职责。你看,忠孝从来都不是中国人抽象的底线原则,它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有条件地进行的。

刚才我们讲了中国基层社会规范的三个特点。这就是中国先民如何从社会最基本的单位“齐家”开始,构建起基层社会组织的凝聚力,进而一步步走向治理国家、治理天下的层面。每一次改进都只是这些基本制度原则在更高层次上的重新扩展。中国人很早就建立了一个大国,绵延数千年至今。我们很难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流下了多少泪水和汗水。

正是因为有了这套制度衍生品,我们的祖先才能以极低的成本完成这样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条件下的国家组织的塑造。正是有了古往今来有担当、有家国天下情怀的人民,中国才能发展到今天。当前,我们正经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应该理解和传承修身、治家、平天下的意义,为家庭、国家、世界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明天见!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采摘》,如果您有不同角度的看法,也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本文。看完这篇文章,离开前请竖起你的小指,让我知道你来过!

今日话题:怎样才是一个好父亲?期待您的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并收藏无忧网,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优质内容。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评论列表

发布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