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的简历 光绪帝个人简介

黄蛮儿生活常识

光绪帝的简历 光绪帝个人简介

本篇文章无忧网将为大家介绍光绪帝的简历 光绪帝个人简介,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光绪帝简介:清朝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沣,生于1875年,卒于1908年,年号宣统三年(1911年)。他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摄政王。他的一生可谓坎坷坎坷,充满传奇色彩。他在位期间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最终都失败了。

李鸿章(1823年—1901年),字子奎、兼父,号少全、一叟。安徽合肥人。清末重要大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被誉为东方“俾斯麦”

其父李文安,刑部郎中、御史。他与曾国藩“同年”关系,交情深厚。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李鸿章中进士,后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同时,作为曾氏的老师,他强调治世之学。 1853年(咸丰三年),奉命跟随工部尚书卢显吉回乡办团练。 1858年冬,移居江西,拜访金曾氏,入其营。 1860年率淮阳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推荐为“唯一能大用之人”,命回安徽招募怀勇。其间,选兵选将,确定营制、俸禄规定,“学仿湘军规定”。 1862年(同治元年),他乘英国轮船抵达上海镇压太平军,组建了自己的军队——淮军。由此,李从曾的一名幕僚成为清朝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成为唯一的军事统帅。宣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江苏掌握地方实权,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武器

曾国藩最欣赏的只有接班人

淮军在短时间内从六千余人增加到六万至七万,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地方武装。怀氏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壮大。李鸿章到达上海后,在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地主买办的支持下,联合外国雇佣军(后来组建常胜军)进攻太平军。 1863年、1864年,先后攻克苏州、常州等地,与湘军一起镇压太平天国。 1866年,跟随曾国藩钦差大臣,负责镇压捻军。

在镇压农民起义军期间,李鸿章认识到了外国精良武器装备的威力,于是积极准备建设新的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只和枪支,打着“自立”的旗号开始了洋务事业。 -改进”。 1865年,在上海、江宁(今江苏南京)设立江南机器制造局、金陵机器制造局。

李鸿章肖像

在“自强”过程中,他常常感到经费不足,导致局务维持和发展困难;原材料、燃料不能自给,必须从国外购买;缺乏新的交通手段,在运输中遇到了很多麻烦。于是从1870年代开始,李鸿章开始进一步拓展洋务事业,从标榜“自强”到“求富”,主要以“官监商办”的形式建立了一系列民间工业。上海船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徐各庄铁路、上海机织局、漠河矿务局等,同时开始谋划北洋海防,打造了一支拥有20余艘的北洋海军。 1888年(光绪十四年)下船。这是李鸿章“求富”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自强”、“求富”所需的人才,他还积极创办各种新式学校,派人到西方求学。所有这些的主观目的都是为了引进一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增强国力以应对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维护清朝的统治。然而,西方现代物质文明的传入,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封建制度的某些突破无疑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27 清代李鸿章像

李鸿章主持外交事业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实力最强。虽然他的气势很大,但是却收效甚微。封建制度束缚下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富强。中外势力的悬殊,使李鸿章对外国人产生了严重的畏惧。在对外谈判中,他总是以中国的军事力量不如别人、不是西方国家的对手为借口。政策。结果就是接受无理要求,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地位。

1876年,他迫于英国压力,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 1885年中法战争中,中国军民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他主张“乘胜取利”,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条约》。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他幻想国际调停,忽视了作战准备。被迫作战后,他极力保存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作战被动。签订失去权力和领土的《马关条约》。此后,怀氏军阀势力瓦解,洋务运动宣告政治失败。李鸿章的名声大损,因此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 1896年,明崇特使赴俄国祝贺沙皇加冕,并签订《中俄密约》,旨在联合俄国控制日本。 1899年任两广总督。 1900年,义和团运动猖獗,八国联军攻入天津、北京,任直隶总督、北洋尚书,任命开庆亲王奕朱为和平全权大臣。 1901年,他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给国家造成更大损失。同年11月去世。谥号文忠,赠戴佗,晋封一级侯爵。至此,这位掌控北洋军25年的晚清最有权势的封建大吏终于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着有《李文忠全集》。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并收藏无忧网,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优质内容。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评论列表

发布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